每週文章

Go Home

智慧三:慎行

日期:1月22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箴言十九2下)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廿一5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香港人十分懂得把握機會,要發達上位,腦筋要動得快、動作要快、排隊要排頭位。聖經卻說,不要急,要想清楚,不要動作快過腦袋,否則會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招致損失,甚至做成生活上的缺乏。有些人想快速致富,落得破產下場。投資界流傳一個說法,普通人想逐漸致富,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過去數十年行之有效:就是一有餘錢,就購買香港最大一家銀行的股票,不少人因而薄有家產。另一個說法是:「大富由天,小富由儉,中富由妻。」由於女性天生比較謹慎,較少冒險,大敗的機會較低,所以「聽老婆話」是良好風險管理的原則之一。

 

  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計篇)這是說,計算得多的人,獲勝的機會較大,沒有計算的人是「等運到」,對得失勝敗毫無把握。聖經教導我們要殷勤籌劃,就是說要理性思考,不要被周邊的氣氛所影響;人人「炒股、炒樓」發達,人人「拍馬屁」上位,我是否也要快步上船,否則蘇州過後,落得咬牙切齒心癢癢。

 

  孫子兵法所講的是形勢、實力、天時、地利、人和的計算;聖經所說的是另一種計算。「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指出有些人會為了盡快達到目的(無論是好是壞),未及想清楚就採取行動,第一步行動未必有甚麼問題,但隨著事態發展,投入資源漸多,到時才抽身而退會有困難,最後被迫採取不合法或不道德的方式做事。所以不單投資或做生意要計算風險,人生大大小小的決定,特別是一些無法扭轉的決定(比方結婚、生小孩),都應該有良好的風險管理,預先計算風險,謹慎行事,是聖經教導的明智之道。





智慧二:慎言         

日期:1月15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箴言十五2

  「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箴言十四3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箴言十八2

 

  聖經提到舌頭或話語的經文實在不少,我沒有作過統計,但印象中差不多所有經文都勸告信徒要謹慎說話,因為說話就像撥出的水,無法收回。說話的醫治力量和殺傷力量同樣巨大,可以是生命樹,也可令人心碎。說話出自心靈,若心靈沒有安靜的時候,沒有機會消化每天遭遇的人和事,說出來的話會有很多沙石渣滓,不夠簡潔,不中標靶。很多人忽略了語言(Language)只是說話的原材料(Raw material),若不經加工,所說的話將不能準確表達說者的全部意義或感情,而且不會動聽,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人說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在說甚麼;有人說話累累贅贅;也有人專揀不重要的話來說,就是因為缺乏加工。聖經說:「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就是說他們不思想,心靈沒有沉澱的空間,加上每天發生的事又多又雜,消化不良,自然發出難聞的氣味。說話的加工需要安靜的心靈,聽音樂、散步、踏自行車、喝口茶、洗一個長一點時間的澡,都是讓心靈沉澱的方法。

 

  愚昧人「只喜愛顯露心意」,說得太好,再解釋亦屬多餘。我是話多的人,部分原因是職務所限,但無論如何,我要學習少言語。《箴言》說:「寡少言語的,有知識。」(箴十七27上)





智慧一:不要自以為有智慧

日期:1月8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廿六12)
  最近看《箴言》領會到一件事,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真是毫無智慧,不懂做人。有幸認識這一點,實在感激上帝的恩賜。
甚麼是智慧?《韋氏大字典》對智慧的解釋是:「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並且基於知識、經驗和對事物的理解,採取最明智的行動。」這樣的人,很少會有煩惱。但能夠憑自己的能力,作出正確判斷和採取明智行動,萬中無一。那麼我們在那裏可以找到智慧呢?

  「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言二6)
  做了幾十年人,過去大大小小的錯誤,搞垮了事情、給人帶來侮辱和傷害、使自己出醜,一想起就感到汗顏。年輕的時候已經看過《箴言》,覺得它有智慧,但其實不為所動。有能力和自信的人總會高估自己,相信以一己的聰明能幹,必定能夠應付各種情況和人事,甚至可以把別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箴言》所講的智慧和聰明,卻與個人智商和腦袋的「轉數」毫無關係。智慧和聰明是領受而得的。

  「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箴言四5)
  領受智慧,不是靠甚麼神秘經驗,整個人突然變得精明通達起來。得智慧,是靠遵行上帝的話。我不是聰明人,也並非道德高尚,若非上帝保守,可能已經破產失業、家庭不和,或者名譽掃地。上帝保守我們的一個方法,就是用祂的說話幫助我們「保守自己」。香港人人要發達,但《箴言》說:「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廿八20),「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廿八22)認真的看待上帝的話,立志聽從,是得智慧的唯一途徑。





始終不渝的信

日期:1月1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聖經談論「信」最多的一卷書是《希伯來書》。《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說:「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的把握,是還沒有看見的事的明證。」(新譯本)簡單的說,就是相信耶穌告訴我們的話。

  《希伯來書》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十一6)聖經接着用舊約時代很多人的例子,去說明這些人的信是什麼?如果我們細心的看,會發現那些聖經人物的「信」,是相信神的應許。他們相信神說過的話,必然會實現,於是他們把神的話當作事實去相信。聖經後來說,這些人到死的那一天,還沒有得到「所應許的」(十一39),但他們仍然相信,因為神不是應許他們在世上得着安息,而是在天上的安息。所以《希伯來書》說:「如果約書亞已經使他們享受了安息,神後來就不會再提到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為了神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個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來。」(四8-9,新譯本)這個「另外一個安息日的安息」,就是我們一直等候的「天國」。我們會身體復活,進入天國。

  所以當《希伯來書》呼籲信徒「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四11),不是要求我們靠自己的方法和努力賺取永生,而是要我們一直信下去,即使眼看不見,還是要信。我的女兒問我:「為什麼看不見天父?」我回答說:「這是讓我們憑着信心生活,不是憑着眼見。」(這句話引自林後五7)很多人爭論是否「一次相信,永遠得救」的問題。但聖經談到信,似乎沒有一次、兩次這種觀念,而是指一種持續不斷的信。這種信不難理解,因為相信的對像是耶穌,而不是環境或教義。就如小孩子相信父親,不會這一刻信,下一刻不信;或者環境好的時候信,不好的時候不信。所以「信耶穌」是十分容易明白的道理,但為什麼很多人難以相信呢?因為信耶穌需要先放下自己,不放下自己,要「信」是很難的。

(二之二)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