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萬聖節不聖了
日期:10月29日 2006年
作者:黃偉佳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穿上奇裝異服,將原有的壓力、緊張精神或是重複不變的古板生活放下,接受刺激、驚嚇,是不是很得意呢?萬聖節就是以這些吸引人。但萬聖節的獨特之處是什麼?這要先看它的根源。
現時中文裡萬聖節通常指 Halloween(粵語也譯「哈佬喂」,英文意為萬聖節前夕(每年10月31日)。原本萬聖節指的是每年11月1日的 諸聖日(All Saints Day)或亡靈節(Day of the Dead),而 Halloween 中文應作萬聖節前夕。但在香港提起萬聖節基本是指10月31日晚。
萬聖節前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游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載上面具。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相信這是因為天主教傳教士見到聖誕節(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能成功被基督教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節前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
可惜在轉化異教節日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反而是被現代商業處處進迫,我住的管理處今年也以蜘蛛網、南瓜、鬼怪來慶祝萬聖節,連上海的麥當努也慶祝。環觀香港及全球各地,萬聖節的天主教元素被忽略,西方鬼節氣氛卻日暫興旺,旅遊及飲食業更為獲利而推波助瀾。所以,基督徒應該警惕它是西方鬼節的本質,雖然它有一層糖衣(刺激、冒險、放縱等)包住,雖不至於盂蘭節的赤裸裸交鬼,尋求鬼魂的保守及放人一馬,但兩個節日的主題和主角是一樣的--鬼魂。若將萬聖節的主角(鬼魂)拿走,相信萬聖節的吸引力就會大減。但若我們所尋求的刺激、滿足是與鬼魂有關,這就不是神所喜悅的。參加萬聖節的活動可以令我們放下對邪靈的戒備之心,溫水能煮蛙。萬聖節已不聖潔了,它的主題是鬼魂。家長反而可借萬聖節教導子女有關死亡、天堂、地獄及救贖的觀念。
儒家成聖之路
日期:10月15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宣道會從2006年至2010年有一個五年計劃。這個五年計劃的重點是重新認識宣道會的獨特神學架構:四重福音。我早前寫過關於四重福音的文章,不重覆了。今年的主題是四重福音中的聖潔,所以文字部特別出版了一本靈修書《渴想聖潔》,未來三年我們會繼續出版與四重福音有關的靈修書,每年一本,都以「渴想」為題。華人撰寫的靈修書不多,以香港為處境的靈修書更少,而這套書的作者全為「宣道人」,我們視出版這套書為宣道會牧者對宣道會信徒的一次大型牧養活動,意義獨特。
聖潔,或者成聖,並不是基督教的專利課題,中國的儒家一早已經談論人如何能夠成聖。成聖的觀念其實在每個中國人裏面,一直指導著他的為人處世。當我們向其他人傳福音,不時聽到對方說:「我們中國人本著良心做人,頂天立地,問心無愧,何須認罪悔改。」這種以人性中的良知為準則的生活態度,往往阻礙中國人接受福音。但經驗告訴我們,本著良知做人不足以成聖,只有皈依上帝,接受聖靈,才得以安心立命。
儒家追求一種正直、高尚和完美的人格,達到這個境界的人被稱為「君子」、「賢者」或「聖人」。如何才能達到高尚、完美的人格?這就是所謂「成聖之路」。儒家的成聖之路十分簡單,就是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在以後幾篇的文章中,我會解釋儒家認為「真正的人」是什麼,以及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儒家似乎只講現世,但他們相信,真正的人性其實源自天命,或天德,與基督教說法近似。聖經說,人性是神按照祂的形像而造的,基督徒的責任,也是要活出真人性,在這點上,儒家和基督教相同。
洪水與洗禮
日期:10月8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人不多,只有八個人。這水所預表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你們,不是除掉肉體的污穢,而是向上帝懇求有無虧的良心。耶穌已經到天上去,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有權柄的、有權能的都服從了他。」(彼得前書三 : 20-22,和合本修訂版)
從方舟聯想到洪水。談到洗禮,很多人會用《羅馬書》六章的意象,來解釋洗禮的意義,就是與基督同死、同復活。使徒彼得把洗禮與挪亞時代的洪水和方舟相提並論,讓信徒從另一個角度看洗禮。
彼得清楚說明洪水預表洗禮,但這水沒有淹過信徒的身體,也沒有灑在信徒頭上;洪水的作用是審判那個時代的罪惡,把罪人和他們的罪惡除掉;但在方舟裏的人,因洪水而與罪隔絕,所以得救。若洪水可以除罪,洗禮照樣也可以除罪,這是與彼得同時代的人的想法。但彼得知道,洪水(洗禮)即使可以除掉外面的罪,但洗不去心裏的罪,所以他解釋洗禮的作用時說:「這水所預表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你們,不是除掉肉體的污穢,而是向上帝懇求有無虧的良心。」洗禮本身不能拯救人,彼得認為拯救在乎基督的復活。
復活表示基督勝過罪的權勢,彼得其後也說基督升天,在上帝的右邊,有權能的都服從了祂,是表示基督勝過罪惡之後已經完全掌權,宇宙間沒有其他的權勢與神並存。彼得以洪水預表洗禮,強調耶穌基督對罪的審判、得勝、掌權,只有完全勝過罪的權勢,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拯救。要記得,人之需要拯救,是由於人犯罪。人若無罪,世界若無罪,就不需要拯救。保羅在《羅馬書》中,用比較主觀的角度看洗禮,強調受洗的人必須活出基督徒的新樣式;《彼得前書》勸門徒忍受苦難,其中一個理由是基督已得勝;洗禮既然表明對罪的審判和信徒的得救已經鐵定不移,繼續忍耐就有價值了。
挪亞方舟的教訓
日期:10月1日 2006年
作者:互聯網
人生中一切重要的事情,其實都可以從挪亞方舟的故事中得到教訓(創世記六至八章)。
1. 至緊要上船,蘇州過後冇艇搭;
2. 我們坐同一艘船,應互助互濟;
3. 早作計劃,挪亞造方舟時還未下雨;
4. 保持健康體魄,六百歲時可能還有人請你做大事;
5. 不理批評,要做的事就去做;
6. 在高地上搭建未來;
7. 為安全起見,行孖咇;
8. 快慢不要緊,蝸牛與獵豹都在方舟上;
9. 若精神緊張,去遊船河;
10. 方舟由普通人建造,鐵達尼號由專家建造;
11. 不論急風橫雨,有神同在,前面會見到彩虹。
昔日文章 | 2021 | 1月 |
2020 | 1月 4月 | |
2019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 |
2018 | 1月 | |
2017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 |
2016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5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4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3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2 |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1 | 1月 2月 | |
2010 | 1月 | |
2009 | 1月 2月 3月 4月 | |
2008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07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06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