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

心眼

日期:3月26日 2006年

作者:謝淑婉


    你有沒有考慮退休之後會怎樣生活?你認為最理想的退休生活應該是怎樣?認識很多位長者,他們各有不同的退休生活。但我總是羨慕那些老人家,雙雙結伴旅行,與老朋友閒話家常,生活無憂。

 

       記得幾年前,父母親開始了退休生活,我心裡總是把那幅我所羨慕的圖畫套落在父母身上。豈料,一年又一年,他們沒有去旅行,深居簡出,總聽到他們對生命、人生諸多批評,心裡很擔心的想:他們就是這樣“無出息”地活下去嗎?

"> 

       零六年初,因為身體不適,出院後留在父母家裡住了三天,由於體弱,每天就是吃和睡。那時正值爸爸在家裡製造三件傢俱:兩張飯桌,一張小木椅。其實已經有三數星期見他在做這些木工。記得他開始的一星期,我心想,三件傢俱,買回來也不到五百元,用不著大動工程:度尺,鋸木,打釘等等,無謂的辛苦。

 

       第二天晚上,我開始多一點活動,跑出房間經過爸爸的工作房,因為我來了,他要睡在這個房間,這正是他設計這個房間的目的:工作及休息兩用。無意的四周打量,發現這間屋因為爸爸把所有電線從新拉位安放,更見簡潔;浴室也因前年多住了人,他也作了一點裝修;還有………。

 

        那時我只感到神開了我的心眼,我看到的不再是“無出息”,而是每一個小工程,是用他一雙又粗又乾的手去做;每一個小設計,也是用他長滿了縐紋的腦袋去思考。他把去旅行的一雙腳、與朋友分享的時間,透過他的一雙手、細密的心思每天為家人奉獻。我也看到他對生命的積極、對命運的執著、對退休生活的投入。感謝神讓我看見。

 

        其實我們每人也需要神開我們的心眼,去欣賞及尊重家中每一位長者,甚或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生活態度。





神會後悔嗎?

日期:3月19日 2006年

作者:黃偉佳


有一些弟兄姊妹問我,為甚麼全知的神都會後悔呢?。如創世記6:6於是耶和華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約拿書3:10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及阿摩司書7:2-3蝗蟲吃盡那地的青物、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求你赦免.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華就後悔、說、這災可以免了。」和合本常用後悔來翻譯這個希伯來字(n-h-n),這容易令人誤解神因做錯事而懊悔,或事前預測不到一些事情發展而做的反應,衝擊神的全知,這是一句難解釋的舊約經文。

 

 在過去的幾十年,有一些華人舊約聖經學者遇到這個字都避開不討論。另外,有學者把「神後悔」視為一種「擬人法」,是聖經作者按人的心理來描述神的作為;也有學者認為後悔不是意志,而是指情緒的,神沒有改變初衷,卻因失望而悲苦,神的後悔實則是表明祂憂傷的情懷。但有一個困難,就是在解釋神不後悔時卻按字面解釋,而不是擬人法或指情緒,這是不一致的。

 

人做錯了事,會後悔,甚至會改,就如我們常說的悔改。但神後悔卻沒有悔(因祂從沒有做錯事),只有改,即「改變心意」。故此,將後悔解釋為改變心意,而神不後悔則解釋為神不改變心意。有極少學者持這個觀點,其中鄺炳釗博士是較有系統和深入討論這個聖經難題,筆者也接受他的觀點。

 

          神的屬性/品格是不會改變的,如:愛、全能、聖潔、永恆、獨一、公義等。但神不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的,但也不像人般飄忽不定,祂有時會因著觀察到我們的慘情、祂僕人(阿摩司)的代求或人的悔改(尼尼微城人)而改變心意。這也是我們成長的盼望和動力,也是祈禱的意義──不是白費心機。





借題發揮,各取所需 

日期:3月12日 2006年

作者:麥耀安


      「斷背山」讓李安獲獎,也讓很多人得以借題發揮,賦予「斷背山」三個字某種堅毅不屈、衝破樊籬爭取自由、人權、民主的象徵意義。有心人把「斷背山」、同性戀與抵抗專制、打破傳統、爭取自由、實現個人理想種種價值結連,再披上獲獎、成功、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外衣,很多人即使從來沒看過這齣電影,只聽到「斷背山」三字已經大聲讚好或者悠然神往。港台華人社會的自由人士,已開始利用它作為平台,來宣揚他們的價值觀。

 

  在一份報章上看到一篇討論「斷背山」的文章,作者說:「利用一座山來形容一段隱晦沉鬱的情感關係,實是一絕。山給人的感覺沉實而穩重、堅定而不屈。……人心內的『斷背山』,無疑代表着一種矢志不渝、堅毅不屈的精神,以及一份堅貞不移的情感依歸。」三言兩語,將「斷背山」與「矢志不渝、堅毅不屈的精神」相連結。她接着說:「每個人心內都有一座『斷背山』,不一定是情感的密室,也可以是一份對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堅執。」將「斷背山」一詞與電影的內容抽離,將它的象徵層次提升到「對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堅執」,而且是人所共有。「斷背山」一變而成爭取理想和堅毅不屈的同義詞,厲害!

 

  作者又說:「那些不為世俗接納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不危害他人,就讓它默默地埋藏在『斷背山』內吧!好好保護自己心內的『斷背山』,猶如保管一個無人可及的寶庫。思想情感的禁區,就是終極的私隱,絕對不可與人分享,也不必伴隨任何罪疚。……無論有形或無形,一切能觸動你心靈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你的至愛。」至此,相信大家清楚所謂自由人士的生活態度:只要是我喜歡的,能夠觸動我心靈的,無論是什麼,又或無論社會上其他人怎樣看,不必理會,要堅執,順心而作,不管那是民主、種族包容、社會公義,還是動物權益、同性戀或偷情,堅執的內容不重要,但不能因為人、社會、權威或神而放棄個人所愛。





勸習神學

日期:3月5日 2006年

作者:作者不詳


        寫了很多有關「智慧」的文章,適宜暫時停一停。最近重看了一篇有關修讀神學的文章,作者不詳,但內容很有意思,即使沒有讀神學的人,看了也有很大的得益。其實將下文「修讀神學」四字改為「信仰基督」,意思也沒太大的改變。全文如下:

 

  「神學,可以是一套課程、分為舊約、新約、系統、歷史、實用……。亦可以是一門生意、導論、簡介、入門、靈修、標桿……。這些對於一個走上研習神學的人來說,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親身體驗到這學科是生命素質的陶煉。修習武術的人,透過每天的練習和武術的哲理,可以健體強身,修冶品性,而研習神學的人,藉著與上帝契合和傳承教會過往的經驗,找到安身立命的立腳點,無悔一生作主工。

 

  修讀神學的重點在於融入,融入基督的愛,不再排斥,不再仇恨,融入信仰傳統,從歷史中,將群體和個人經驗去蕪存菁地實踐,當一個修讀神學的人,自覺上帝介入了自己的生命,而自己亦投入了古今信仰經驗,這些經驗可能包括奧古斯丁的悔罪,亞奎拿的理性思辯,路德的忠誠,潘霍華的犧牲;那就是他生命素質的提昇,漸漸地就重視生命,敬重生命,愛護生命,推己及人地擁抱世界,讀神學就是學這些。

 

  當研習神學的人,不再計較別人,卻專注於以神學素養來培育品性,在他身邊的人,就必然得着滋潤,這就真真正正的藉生命感召生命,教會用這麼多資源培育一個研習神學的人,祈禱和盼望的就是能培養出一個充滿愛,一個傳承信仰,忠於信仰的自我,而不是一個小信、自卑、自大、弄權結黨的分裂自我。當研習神學的人,放下了一切並不是他自己的機會;最終,就會找到上帝給他的機會,一直走下去,蒙福的一直走下去,直至走完一生的路程。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