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

不要讓福音留在教會

日期:7月28日 2013年

作者:陳子坤


         在剛過去的一星期參與了教會的泰國短宣,除了在真光中學服侍一群學生之外,我們亦探訪了泰國海外基督使團(OMF)在當地的一間教會,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會發展初期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只能租借單位作聚會之用。及後教會得到一幅地,才開始有自己的地方。但他們財政不足以讓他們在這幅地上建蓋一座會堂,只能夠建造一個支架來撐著一個屋頂。及至後來籌募到資金才一道一道牆的加建,至今教會仍有一面是沒有牆的,這就是他們的聚會地方,一間真真正正的無牆教會。

 

教會無牆,看似少了一份保障。但無牆的教會,卻幫助我們將信仰帶進社區。「無牆教會」不是指教會少了東南西北的四道牆,而是指教會的的服侍和福音的宣講都能突破教會的四道高牆,不受空間的限制,將我們的信仰帶進我們的社區和人群之中。

 

信耶穌的人是被神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的群體,但卻不是只叫我們每主日都躲在教會的四道高牆內享受敬拜,成為社會當中的一個小圈子以突顯信徒與世界有分別。相反,基督徒是一個在世卻不屬世的群體,教會的建立的目的亦是要為基督作見證,所以我們需要跳出框框的限制,讓我們的信仰與世界接軌,才能將福音傳給失喪的靈魂。

 

不要讓福音留在教會,不要讓自己只躲在教會裡,讓我們一同為基督發光,照亮我們所身處的社會。

 

馬太福音5: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聖靈果子系列—仁愛

日期:7月21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有一位律法師問耶穌,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最大?耶穌回答說,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其次是愛人如己。(馬太福音廿二34-40)人家問他哪一條誡命最大,耶穌卻答了兩條。耶穌不明白別人簡單的問題嗎?不是。而是在耶穌心上,這兩條誡命沒有分別,其實是一條;換一個說法,第二條「愛人如己」的誡命,是第一條愛神誡命的補充說明。

 

  耶穌的門徒約翰摸得到他老師的心,直接了當的說:「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四20)因為愛神,基督徒愛人;而基督徒透過愛人,去證明他愛神。

 

  一個被聖靈掌管生命的人,會結出仁愛的果子,就是愛神愛人,具體表達上以愛人為重點。有律法主義和道德主義傾向的人,會重視一種信仰行為,就是為了神而犧牲人。為耶穌而犧牲、捨己,是高尚的情操,但很多基督徒犧牲的不是自己,而是他應該去愛,應該去陪伴的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兒女。以事奉為借口,推卻一些必須要盡的責任。

 

  耶穌和約翰談論愛,是指實際的生活行為表現,而不是自我的感情投射,即不是「我多麼想念和愛慕耶穌」,而是約翰說的:「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人若說他住在主裏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約壹二5-6)屬靈的果子是生命特質,會自然地在生命中流露出來。仁愛,必然找到她的擁抱對象。





聖靈果子系列—背景

日期:7月14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使徒保羅在給予加拉太地區教會的信上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五22

  

  加拉太書》維護正確的信仰,對華人信徒尤其有意義,因為中國人有明顯的道德主義傾向,德行是判別人和事的最高標準,很容易落入《加拉太書》所反對的守律法的教條信仰之中。簡言之,《加拉太書》要求信徒接受赦罪,而不是守律法。這是兩種信仰態度,也是兩種生活方式。接受赦罪,就會認罪,承認自己是對罪軟弱的人,而非道德高尚的人。這種基督徒會盡力抗拒罪惡,但他認識自己的罪性,他依然會犯罪,但深信神有赦罪的恩典。守律法的人,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勝過罪的誘惑,他們會盡力不沾染世俗,保持聖潔。在生活上,守律法的人會採取守勢,在有道德爭議的事情上謹慎被動;但接受赦罪的人比較勇進,他知道可能會犯錯,但既有赦罪之恩,就不怕冒險。

 

  律法禁止很多事情,所以守律法的人會採取守勢,但保羅說,人若因信而接受了聖靈,在聖靈引導下,他是自由的,沒有什麼事他不可以做,包括當時爭議極大的吃血,吃祭過偶像的食物,不行割禮,不守安息日等。不過,在律法下得解放的基督徒有一種危險,就是放縱情慾(除肉慾外,還包括妒忌、爭競和憤怒),所以保羅提醒信徒,生命不要被情慾主宰,而應受聖靈掌管。聖靈掌管的生命,所產生的功效就如上述經文的果子,你會成為一個充滿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人,保羅特別加一句,「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有種正面嘲諷的味道。順從聖靈生活的人,是正面而主動的,從這方面看聖靈果子,更能明白保羅的想法。





作正確而有智慧的事

日期:7月7日 2013年

作者:潘新良先生


埃及有一個著名的水「阿斯旺水」,建成於1970年。這共安裝了十二個發電機組,它所產生的電力為埃及帶來了工業發展,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也減少了尼羅河水患威脅,這當時被視為是利國利民的工程。但是經過多年的運作後,負面影響一一浮現,水周邊地區出現了土地沉降,河水所帶動的肥沃泥沙停留在水壩內,不斷積存,不單使水壩漸漸地失去了蓄水能力,影響發電能力,而下游的農地也缺乏肥沃泥沙的補充,影響農業。水霸的建成也令生態起了變化,使原不屬於當地的植物快速繁殖,接地帶來地區性的疾病。建成後的環境破壞,是專家們事前所低估的,因此有人批評此工程的專家們「正確地做了一件不正確的事」“Doing the thing right but not the right thing”

 

        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成效上,而忽略負面後果,不單使一件美事色,甚至變成壞事,最後得不到應有效果,而要付上沉重代價,實在可惜。在教會事奉上也是如此,事奉神是好的,也是信徒本份,但如果事奉只看到事工本身,而忽略了意義,形成只成就事工,不成就人,又有何益呢?事奉過程中內心充滿憤怨,這是神所喜悅的嗎?正確的事奉觀,不是為了滿足「事」,是滿足「神」;同理,讀聖經也不只是為了「增加信仰知識」,是為了建立與神關係神重視我們與祂的關係,遠勝於信仰知識有時一些信徒熱心佈道,可惜經驗不足而硬銷福音,產生反果,最終把人拉離了信仰。事奉、讀聖經和傳福音是需要的,但是我們除要認清其目的和意義外,還要看清處境上的局限,作智慧的擇。求聖靈給我們智慧,作正確而有智慧的事。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