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重視兒童事工
日期:9月29日 2013年
作者:潘新良
去年2012年是龍年,不少夫婦生下龍仔龍女,現在這些小龍B已經兩歲了,其父母現頭痛於為子女報讀幼兒班。我身邊一些好友也來致電給我,查詢有關入讀心儀幼稚園的事宜,期望透過一些人事關係渠道能提高入讀機會。與此同時近日有媒體報導,有內地家長為讓子女能入讀心儀名校,由原先信奉佛教改信基督教,期望藉此能順利入讀,可惜那家長擺了烏龍,那名校不是基督教所辦,而是天主教,明顯地這家長對教會辦學之事認識不深,而有此笑話。以上兩件事件,帶給我一些反思。
首先是我體會到現今為人父母艱難的事實。很多夫婦只生一、兩個,自然地會將最好的,所能付出的都擺上。身在香港,平日夫婦工作和生活都是滿有壓力,再加上照顧子女的自給壓力,作為父母又怎會不艱難呢!
其次是我想到教會應對兒童事工加以重視。正正因為現今為人父母重視子女培育,有系統和整全的兒童事工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聖經教導(箴22:6)。我認識一位弟兄,他離開了母會往其他教會聚會,原因是其母會缺乏兒童牧養,為讓子女能有好的靈命培育,他轉往一間較健全的兒童事工教會聚會。他也承認教會能給其子女有好的牧養,比自己能得教會牧養更為重要。
聖靈果子系列—節制
日期:9月22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加拉太書》提到聖靈結的果子前,列出了一連串因放縱情慾而會干犯的罪,包括 姦淫、仇恨、醉酒、荒宴等等,所以有解經家認為,保羅在5章22節提出聖靈果子的九方面,是對應19-21節列出的十五種罪。從上下文來看,使徒勸告信徒不順從肉體,而順從聖靈;不去追求滿足私欲而犯罪,轉而追求美善去討神喜悅,這種對比是明顯的。
很多解經家認為「節制」翻譯為「自制」會較好。聖靈果子雖然針對情慾的罪行,但這裏提到的自制,卻沒有禁慾的意味。保羅反對教會中有人提倡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稱之為「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3);他又勸告那些在性慾上不能自制的人,就應當結婚(林前七9,新譯本)。節制或自制,是為了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聖靈果子系列—溫柔
日期:9月15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undefined" 新細明體?,?serif??=""> 溫柔與憤怒似乎沾不上邊。不過,根據馮蔭坤引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溫柔的定義:「一個溫柔的人,就是一個在適當的時間,對適當的人,為了適當的原因,以適當的方式,並適度地表達憤怒的人」。[1]五個「適當」,仿似現代的五常法,可稱為溫柔的「五當法」。
所以溫柔的人不是只會軟弱退讓,沒有能力發怒。從亞里士多德的定義去看,有怒氣的人才能被稱為溫柔的人。為什麼?這是鐘擺問題。公義和愛似乎是兩種極端,但愈了解公義,才愈懂得愛;愈謙卑的人,愈容易發現自己驕傲;對詭詐、奸計有深刻體會的人,愈珍惜真誠的可貴;而真正有實力的人,則愈少炫耀自己。因此,溫柔的人發怒時是可怕的,因為她的鐘擺夠闊。
發怒的關鍵在於是不是「適當」。耶穌自稱是一個柔和謙卑的人(太十一29),但這位溫柔的人卻用鞭子趕出使聖殿成為賊窩的攤販,也用怒目環視反對他在安息日醫治病人的人(可三5)。耶穌用怒氣去維護神的真實,聖殿的攤販和反對安息日治病的人都讓人錯誤地理解神,結果是使人遠離神。
溫柔的人能夠掌握什麼是適當的,是因為她為自己創造了判斷的空間。她的心有一層軟墊,碰到棘手的人和事,有餘裕退一步,不會立即反彈,而是先將撞擊力減低,再判斷如何反應。就像太極拳,又慢又柔,先卸來力,再決定是否反擊。撤銷了對方的攻擊力,主動權就在自己手裏,要打要和全憑己意,這就是溫柔的力量。
聖靈果子系列—信實
日期:9月8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信實的原文就是「信心」這個字,但這字(希臘文是一個字)不是指信徒對神的信靠,也非屬靈恩賜之一的特別的信心(林前十二9),而是一種德行,就是對人忠誠、可信靠。交託給你的事,別人有信心你會努力去辦好;你的承諾,人家也深信你會履行。
聖經形容神是一位信實、守約施慈愛的神。我們與神建立關係,祂的信實是基本條件。《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講人的信心,就是指人完全相信神的應許,即使看不見終點,還是相信神預備了一個更美的家鄉作為人永遠的歸宿。神的信實,人對神這種品格的完全相信,就是神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
聖靈要在信徒生命中結成的果子,就是這種忠誠可靠的品質。耶穌面對十字架上的死亡,背負世人所有罪惡,被神離棄的苦難,雖有掙扎,但到最後仍不退避,就是信實可靠的最佳例子。
聖靈果子系列—良善
日期:9月1日 2013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過去一百年影響力最大的神學家巴特,於1954年接受《時代雜誌》的訪問,說過以下這句話:「人並不良善,過去、現在及將來都如此。」(Man have never been good,
they are not good, they never will be good.)
有一個年輕的猶太官吏來見耶穌,求永生之道,他稱呼耶穌為「良善的夫子」。耶穌回答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十18)光聽巴特的話會感到震撼,但其實他是用另一種方式去重覆耶穌的說話,熟聖經的人就能夠用這種眼光去看世界和世情,希望信徒能時常用聖經去比對現況,就不會感到迷惑。
使徒保羅感嘆自己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人可以構想「善」,但他不能把自己從敗壞中超拔,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位年輕的官雖然已經持守所有律法,但內心仍然不能捨棄那為惡所困的自我,耶穌要求他去掉貪欲,把財產分給窮人,他就情願擁抱錢財,拋棄永生。
良善是聖靈的果子,不願意放下敗壞的自我,不可能追求良善,所以跟從耶穌的第一步是捨己。此外,從保羅的掙扎中可以見到,良善是實際的言行,而非單純的善意。耶穌對年輕的官說,你既稱我為獨一良善的主,那麼你用行動去表達出來,把錢分給窮人,然後來跟從我。馮蔭坤解釋良善,說這「是一種慷慨和仁慈的態度和行為,願意超過公義和公平的要求而造益別人」。在這個可以不擇手段尋求公義平等的年代,追求良善乃不合時宜。但聖經總是切合時弊,卻不合時宜。
昔日文章 | 2021 | 1月 |
2020 | 1月 4月 | |
2019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 |
2018 | 1月 | |
2017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 |
2016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5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4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3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2 |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11 | 1月 2月 | |
2010 | 1月 | |
2009 | 1月 2月 3月 4月 | |
2008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07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
2006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