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

福音更寶貴之處

日期:9月27日 2015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未墮落的人(即未吃禁果的亞當、夏娃),與獲得耶穌基督拯救的人,有甚麼分別呢?我們因著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的代死救贖,是不是就回復到未墮落前的景況,像當年亞當和夏娃一樣?還是有別的甚麼不同?

 

  早前區聯會透過堂會郵購的一本書《福音的核心》,作者范德和教授引述十九世紀福音派神學家,以及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的著作,解答上述的問題,指出得救的人比墮落前的亞當和夏娃更尊貴:

 

未墮落之人,只是按神形象所造的物,比天使微小一點。但得贖之人卻提升超越天使(希伯來書第二章,筆者按),得享神本身之性情,與神子同為後嗣,同坐造物主所賜永恆寶座,有神我們榮耀之首、永恆神子的屬性。[1]

 

  范德和教授指出,宣信認為未墮落之前的亞當夏娃,只是擁有未犯罪的人性,這是有神形象的的人性,但畢竟還是人性,但獲得神兒子寶血救贖的人,則更加獲得神兒子的榮耀身份,而我們更可以和耶穌稱兄道弟(來二15)。原本比天使微小的人,由於耶穌寶血的救贖,使我們的地位大大高於天使,因為天使只不過是事奉的靈,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即信徒)服務的。所以,救恩的重點不是叫我們學做好人和成為好人,而是直接成為神的兒女,與基督一同承受神的產業。這是福音更寶貴的地方。



[1]范德和著,葉載民譯:《福音的核心》,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2015年,頁58。







福音為何寶貴?

日期:9月20日 2015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苦難和死亡是人生極大的奧秘,而且一生人總會遇上,我們很想知道如何渡過苦難和勝過死亡,所以,上主日很多人來聽易小玲姊妹的見證分享,包括數位附近堂會的會眾。

 

  基督徒跟別人一樣,必須面對苦難和死亡。幾天前三位牧師乘坐舢舨出海釣魚,禮賢會的一位牧師墮海不治,另一位牧師是我們宣道會海怡堂的吳錦明牧師,他只受到輕傷,但心靈的震盪不可輕看;早前因癌肝而一度無法進行換肝手術的那位李先生,也是宣道會杏花邨堂的會友。苦難和死亡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

 

  人面對苦難和死亡,無論是自己的還是親友的,都會感到驚恐和傷心,即使基督徒清楚知道死後會在父的懷裏享受安息,到主再來時在新天新地得到神在創世之前為我們預備的基業,我們也無法完全坦然,因為伴隨死亡而來的,是身心靈的深度痛苦,而且可能持續一段長時間,想到這一些,就算是鐵漢子,也無法不感到驚恐。

 

  這就是為甚麼福音如此寶貴。聖經指出苦難和死亡有一個明確的來源,就是罪,即明知道神卻否定神,不承認和接受祂的愛和管治;神的兒子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為罪人死,叫我們脫離罪和罪的後果:苦難和死亡。這就是得救。我們已得救,但真正和完全的得救要等到新天新地來到,身體得贖的時候(羅八23),聖經形容我們如今的得救情況,是有了神的抵押品:「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原文是質)」(林後一22)。這種盼望,叫我們在痛苦中能夠活下去,到了榮歸天國的那天,可以帶着感恩與期待,欣然上路。







荒謬的人生

日期:9月13日 2015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人生是荒謬的,如果沒有神,人生更荒謬。

 

  約六十年前,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享年四十六歲。他在去世前兩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第二位最年輕的諾獎得主。他是當代公認最出色的一位文學家和哲學家,而且風華正茂,事業如日方中,人生正全力向他投以豐盛的回報。不料,他短暫的人生就此結束。

 

  更荒謬的是,在他屍身的上衣口袋裏,發現一張當天未用過的火車票,他本來的計劃是坐火車的,但在出版社老闆的誠邀下坐上他的汽車,結果雙雙在車禍中身亡。

 

  這位諾獎得主是法國哲學家卡謬(Albert Camus, 1913-1960),著名的作品有《異鄉人》。很多人把他列為「存在主義」哲學家,他本人卻極力否認,他對自己哲學的稱呼,跟他本身的死亡十分吻合:荒謬主義(Absurdism)。

 

  人生的荒謬在於,很多美好、讓人珍惜的事,卻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結束;很多醜陋的事,則不斷以不同的面貌形式延續下去。你會問:人生既然荒謬,若它是全善全能的神所創造,豈非更荒謬!

 

  如果神的兒子耶穌沒有為人死,這位神確實荒謬。但耶穌甘願為人死,把罪惡污染了的人生改變過來。今天,人類荒謬到一個地步,以扭曲的世界作為標準,把基督的道理當作荒謬可笑,這才是人生荒謬可悲之處。





實在的生活

日期:9月6日 2015年

作者:麥耀安牧師


undefined" 新細明體?,?serif??="">  也許很多弟兄姊妹還不知道,我的小女兒芊芊在剛過去的暑假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升學,太太利用假期陪女兒到當地兩個禮拜,幫助她找房子、熟習乘坐公車、辦理入學手續、開銀行戶口、購置衣物用品等,並順道探親。這兩個星期,我的人生有一個重大突破,做了一件一生人從來沒做過的事:為自己燒飯。

 

  我其實只煮過三餐飯,燒了五道菜,都是炒蛋和牛肉炒芥蘭這類簡單菜式,即使如此,也鬧了笑話。原來炒芥蘭需要用糖調味,我卻想到用鹽(最後是我也忘記了放鹽)。

 

  能為自己煮食,感覺良好,至少可以稍減將來做獨居老人的若干恐懼。但更大的生活實在感是來自到街市買餸。與菜檔的阿姐打交道,自問不是對手,買多買少任她擺佈。說是擺佈,對阿姐不大公允,其實街市檔口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親善有禮、笑面迎人。有次買了節瓜,但不知道要配多少豬肉滾湯,於是取出兩個瓜給肉檔刀手看,他說:「咸蛋瘦肉節瓜湯,十五蚊豬肉,夠了。」他提到咸蛋,我心裏一叮:「對,要買咸蛋。」轉頭去買蛋,除了咸蛋,也買雞蛋。四隻雞蛋一隻咸蛋,老闆說十元,已經少收五毫了,本來要十元五角。我心想,是不是他見我儍乎乎的樣子,少收五毫,不過蛋呈淡白色,不是超級市場的深褐色。我見他和氣可親,又想知多一點街市常識,開口問:「為甚麼這蛋是白色的。」老闆說:「白色是本地新鮮蛋,深色是泰國雪藏蛋。」生活實在感源自這種與普通市民的具體交往,而且使用日常市井用語,讓我覺得更親切。想起耶穌,人家覺得他可親,是因為他在世是實實在在地過生活,與各人交往,不造作,不自命高深,在日常生活中顯出神兒子的生命。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