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文章

Go Home

365讀經計劃

日期:5月26日 2019年

作者:謝淑婉姑娘


感謝神!上年十一月參與一個講座,神藉這個講座喚醒我心裡一個渴慕:對神話語的追求,聖靈建議我把聖經抄下來。

 

今年我參加了愛民堂365讀經計劃,既可讀經,又可以聆聽聖經,這個方法太妙了,因為我常鼓勵兄姊妹,沒有時間也用聆聽版聖經,每天一章。神卻藉此賜福予我。坐車時,先聆聽一兩遍,有時睡著了,又多聽一次,其實可以開始默想;對經文有了一個印象,當坐下讀經時,更易投入。神賜了抄聖經這個意念,實在太寶貝了。坐下一字一句抄寫,享受神話語的陪伴臨在。最後記下領受及禱告。看來花了很多時間。然而,我很多時是分段式:聆聽;讀經;抄聖經;默想領受,很多時發生在廿四小時之內。

 

我曾執著在早上讀經靈修,但往往因為疲乏渴睡而沒有早起,一整天好似有缺失、帶著內疚無疾而終。我又曾執著敬虔應該有一個恆常時段,分段式好似把神分開幾個時段。......經過神學反醒,行動、反醒再行動。領會到神是活潑的,不規範在某一時空時段,更重要,神按我們本相因材施教——分段式讓我更敏銳神的同在,同時,珍惜每一個與神相遇時段,用不同方式浸淫在主的聖言,細味主的話語,求恩在生活裡實踐。

 

跟從耶穌最難是實踐及堅持,撒旦不喜歡我們跟隨祂,然擊退撒旦只能靠神的話語。耶穌基督勝過試探,都是靠神話語,因為祂說:『如經上記著說......。』唯有心竅被神話語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你認為值得嗎?





站起來面對黑暗

日期:5月19日 2019年

作者:高景雄先生


  四個星期前,斯里蘭卡的復活節是一個黑色的復活節。極端組織ISIS發動連環爆炸,襲擊酒店和教堂,造成290人死亡、500人受傷。這是斯里蘭卡自2009年內戰結束以來,最大宗的暴力事件。

 

        復活節當天,不少兒童穿上他們最漂亮整潔的衣服與父母往教堂參與彌撒。誰料不少人不幸身亡,倖存的人也得面對失去家人、親友和教友的痛苦。從新聞照片中,聖堂裡潔白明亮的耶穌雕像沾上點點血印,造成極大的反差。讓人想起黑暗與光明、死亡與復活。苦難的人就是站在黑暗與光明之中,他們知道有光明,卻在苦難的黑暗之中。

 

        很多人遇上黑暗時,他們寧願留在恐懼、失望和放棄的墳墓裡,甚至躲在墓穴中,失去面對人生的勇氣。倘若我們要在黑暗中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我們站起來時,就等於我們可能會再受到傷害、再面對許多恐懼和未曾結疤的傷口。黑暗權勢可怕的地方,不只是將人的生命摧毀,更將未亡人的意志綑綁在恐懼之中。將活人束縛在床上、棺材和墳墓之中。

 

        在使徒行傳中,彼得和保羅兩位使徒都曾使死人復活(9:36-42;20:9-12)。復活的人都站起來!路加告訴我們,復活不是只會發生一次!他渴望告訴我們,復活的力量能夠在相信的人身上繼續,更能喚醒黑暗中的人心,叫人站起來再走自己的路。復活的力量在我們裡面,願基督在我們心裡動善工,使我們擺脫那些從黑暗而來的阻礙、癱瘓和艱難。我們也當記念自己和世界各處正在黑暗當中的人們,願我們都有力量在黑暗中站起來,迎向光明。求主垂憐。





現今的淡薄信仰

日期:5月12日 2019年

作者:李煒欣姑娘


        最近看到一篇分享,談及社會學家研究時下青年信徒正受講求個人快樂、物質、事事先滿足自我的文化影響下,對信仰存著虛假的理解,專家稱為MTD (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宗教只是提供道德指引、安慰、幫助;上帝祝福我的生活與及幫我解決困難,除此之外,人可以繼續過自己的生活,不期望神會介入或防礙自己的選擇,最關切是追求快樂,脫離痛苦,以外表和生活質素決定個人身份價值。這種信仰看似沒有多大問題,然而基督信仰核心,卻是讓神真正主導我們的生命,正如馬太福音十六24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而非處處滿足人自己的願望或慾望,禱告變得只像擦神燈似的。

 

        面對世俗價值的渲染,我們不要忘記上帝是我們的主,我們是屬祂聖潔(分別出來)的子民,我們的個人身份價值不在我們的外表包裝,而是在主眼中被看為貴重,以基督的心為心,不論在家中、職場、教會、朋友圈內,要活出祂的旨意和召命,效發基督的樣式,捨己的愛。

 

        畢德生(Eugene Peterson)曾說:「基督教不是一種宗教,宗教是基督教最大的敵人,因為宗教是可有可無的,而基督信仰關乎不是可有可無的信心。將基督信仰看成宗教,就等同把上帝當作籠中鳥,將上帝留在教會,主日才去探探祂,平日生活中卻不容上帝干涉。





聖母院的啟示

日期:5月5日 2019年

作者:高景雄先生


        四月十五日是巴黎人傷痛的日子,因為擁有八百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慘被火吻,其標誌尖頂更被燒至倒塌。大批民眾跑到現場關注。聖母院彷彿是法國人生命的重要部份,共生共死,共榮共辱。可是,聖母院曾於法國大革命時被唾棄。革命分子務求將當時腐敗不堪的天主教從法國連根拔起。聖母院就首當其衝:院內的聖母像被自由女神像取代;院外雕刻的廿八個舊約君王雕像,也慘被誤以為是法國君王而遭到斬首。聖母院遭難,象徵著法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被解放。因為當時政教合一,教會只會壓迫人民,惹人厭惡。革命後,教會才漸漸由法國人的政治和生活退場,聖母院最後也變成荒場。

 

        直至聖母院遇上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才枯木逢春。雨果的經典名著《鐘樓駝俠》,以聖母院為故事背景。1831年《鐘樓駝俠》出版後,公眾才拾回對聖母院的興趣,開始為教堂大幅修復。今次火災焚毀的尖塔,便是當時所建成。

 

        聖母院今天遭逢破壞,人們心碎的原因是甚麼呢?從宗教角度來看,可能是教會蒙難;從人文主義來看,可能是革命勝利象徵的崩塌;從實用主義來說,可能是失去一件價值連城的歷史瑰寶、生金蛋的旅遊勝地。聖母院作為基督信仰的地標,背後意義卻錯綜複雜,也是宗教與世俗主義鬥爭的路標。

 

        今天,當我們看見教會裡的十字架,我們可會真誠地問自己,它對我的意義是甚麼?倘若有天,它不能再被掛在我們的教會裡,或眼見它被焚燒時,我們會流淚心碎?為甚麼呢?求聖靈光照我們。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